
我討厭的國家不少.我不欣賞的國家很多.
大部分的國家我都可以指著挑出幾個我無法認同的地方.
但只有兩個國家我衷心希望他們消失,最好直接從地圖上被抹掉,
當作從來就不曾存在過,如此才能對整個世界帶來比較大的效益.
其中之一是和台灣在LCD面板與DRAM工業激烈競爭,
而且對於在國際體育賽事作弊有特別偏好的國家;
另一個就是等了兩千多年終於回到應許之地,
卻還是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很悲慘的國家.
我不是這幾天被新聞影響才開始這樣談論.
1982年的戰爭(創下近代空戰最誇張損失比的那次)結束以後,
讓夏隆的政治生涯遭受重大打擊的那次難民營屠殺事件;
1985年空襲突尼斯,阿拉法特僥倖才沒和家人落得一樣下場;
一直到前年刺殺亞辛,隨後又再次刺殺繼任的哈瑪斯領袖...
而他們要求其他國家的標準是一提到Nazi即算是踏在紅線上.
在台拉維夫華格納的樂曲是不能被演奏的,
曾有人在安可曲無預警地演出華格納的序曲結果引發全場暴動.
真的是沒完沒了.
他們最好還是想辦法把阿拉伯人全部殺完比較簡單.
這還無法保證是否會讓恐怖主義轉移到非阿拉伯的回教大國.
J.F.C.Fuller在The Generalship of Alexander the Great一書中,
曾經有這樣一段關於內在戰線的評論:
"這種觀念的戰略重要性是不可以低估的,
因為若不建立一個內在的戰線,
則亞歷山大只憑他能運用的有限資源,
是不可能征服波斯的軍事力量.
因為波斯的軍事力量與廣大的帝國領土有密切關係.
若是沒有友好的敵國人口,
那麼他對於佔領的一切城市和省區都必須留下駐兵,
對於所有的交通線也都必須加以保護,
那麼在他到達帝國中心之前,
他的戰鬥兵力早就消耗殆盡了."
不只是應該給那個從地圖上抹銷對大家比較有利的國家參考,
也該給某一個自誇從戰略的觀點上看問題的州人看看.
談到這裡實在忍不住要吐嘈.
到底只從戰術的層面上看問題的人是誰啊...
越戰的教訓才過了二十年就全部被遺忘了嗎?
果然是被技術的進展腐蝕了指揮官靈魂.
得意忘形,在驕傲中以為一切都變得輕而易舉.
其結果就是讓技術進展帶來的便利大部分都為戰略錯誤所抵銷.
他們變得能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會戰,但卻輸掉戰爭.
對了,來個不嚴肅的話題.
我家樓下裝潢完居然是開了一間古美術.
是不是可以拿寶石去交換卡片或道具...(被拖走)
(看不懂的快去玩Persona3吧,好遊戲啊!)
大部分的國家我都可以指著挑出幾個我無法認同的地方.
但只有兩個國家我衷心希望他們消失,最好直接從地圖上被抹掉,
當作從來就不曾存在過,如此才能對整個世界帶來比較大的效益.
其中之一是和台灣在LCD面板與DRAM工業激烈競爭,
而且對於在國際體育賽事作弊有特別偏好的國家;
另一個就是等了兩千多年終於回到應許之地,
卻還是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很悲慘的國家.
我不是這幾天被新聞影響才開始這樣談論.
1982年的戰爭(創下近代空戰最誇張損失比的那次)結束以後,
讓夏隆的政治生涯遭受重大打擊的那次難民營屠殺事件;
1985年空襲突尼斯,阿拉法特僥倖才沒和家人落得一樣下場;
一直到前年刺殺亞辛,隨後又再次刺殺繼任的哈瑪斯領袖...
而他們要求其他國家的標準是一提到Nazi即算是踏在紅線上.
在台拉維夫華格納的樂曲是不能被演奏的,
曾有人在安可曲無預警地演出華格納的序曲結果引發全場暴動.
真的是沒完沒了.
他們最好還是想辦法把阿拉伯人全部殺完比較簡單.
這還無法保證是否會讓恐怖主義轉移到非阿拉伯的回教大國.
J.F.C.Fuller在The Generalship of Alexander the Great一書中,
曾經有這樣一段關於內在戰線的評論:
"這種觀念的戰略重要性是不可以低估的,
因為若不建立一個內在的戰線,
則亞歷山大只憑他能運用的有限資源,
是不可能征服波斯的軍事力量.
因為波斯的軍事力量與廣大的帝國領土有密切關係.
若是沒有友好的敵國人口,
那麼他對於佔領的一切城市和省區都必須留下駐兵,
對於所有的交通線也都必須加以保護,
那麼在他到達帝國中心之前,
他的戰鬥兵力早就消耗殆盡了."
不只是應該給那個從地圖上抹銷對大家比較有利的國家參考,
也該給某一個自誇從戰略的觀點上看問題的州人看看.
談到這裡實在忍不住要吐嘈.
到底只從戰術的層面上看問題的人是誰啊...
越戰的教訓才過了二十年就全部被遺忘了嗎?
果然是被技術的進展腐蝕了指揮官靈魂.
得意忘形,在驕傲中以為一切都變得輕而易舉.
其結果就是讓技術進展帶來的便利大部分都為戰略錯誤所抵銷.
他們變得能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會戰,但卻輸掉戰爭.
對了,來個不嚴肅的話題.
我家樓下裝潢完居然是開了一間古美術.
是不是可以拿寶石去交換卡片或道具...(被拖走)
(看不懂的快去玩Persona3吧,好遊戲啊!)
スポンサーサイト

| ホーム |